11 min read

《真正吸引男人的價值》民主黨與教會的共同盲點

民主黨砸下兩千萬美元,企圖用「SAM 計畫」學習年輕男性的語言與文化,試圖挽回選票,卻忽略了真正吸引男人的不是話術,而是信念與價值。無論在政治或教會,男性渴望的是勇氣、責任與真理,而不是刻意討好的姿態。領袖之所以被跟隨,是因為獨特與真誠,正如川普或聖經中的眾多人物所展現。當男人回到神面前,才是改變世界的開始。
《真正吸引男人的價值》民主黨與教會的共同盲點

今天帶來一則,可以算是娛樂新聞的報導,來自 Post Millennial

民主黨至今仍未理解,為什麼會在 2024 年總統大選中慘敗給唐納·川普。為了找出原因並設法扭轉局勢,他們推出了一項名為「與美國男性對話:一項戰略計畫」(Speaking with American Men: A Strategic Plan)的新方案,簡稱「SAM」。

「在川普橫掃關鍵搖擺州六個月後,民主黨仍在清理這場災難的殘局。」

面對這項挑戰,民主黨正採取行動,並將目標鎖定在美國的年輕男性。《紐約時報》指出:

「民主黨的金主與策略師,近期齊聚豪華飯店,討論如何贏回工人階級選民,並啟動一些新計畫,讀起來就像是對遙遠民族進行的人類學研究。」

這項計畫的預算高達兩千萬美元。《紐時》報導指出,民主黨的目標是扭轉他們在年輕男性群體中的支持率下滑,尤其是在線上社群中的影響力。

計畫中提出,要研究「在這些線上空間裡,會引起注意與病毒式傳播的語法、語言及內容」。此外,民主黨也鼓勵購買遊戲內廣告,作為將年輕男性引導至進步主義意識形態的一種方式。文件中提到:

「最重要的是,我們必須改變那種道德說教的語氣。」

在進一步分析這則新聞之前,可以先觀察民主黨內部對此事的看法。以下為 MSNBC 的一則報導,其中兩位民主黨的黨員、專家或支持者,分享了對民主黨未來方針的看法。

這不是個人隨意的評論,而是民主黨內部策略顧問的自述。整體而言,民主黨規劃投入兩千萬美元,嘗試與美國男性溝通,透過研究年輕男性的語言與文化,期望與這群族群建立連結。然而,這種策略,令人聯想到將男性視為亞馬遜叢林中的原始部落,需要專家深入田野調查並共同生活、學習其行為模式。

類似於 Jane Goodall 研究猿猴,或 Steve Irwin(鱷魚先生)與野生動物親近的方式,民主黨似乎想藉此理解年輕男性的「習性」。甚至不難想像,若依此邏輯發展,未來或許會出現由迪士尼或 Discovery 探索頻道製作的紀錄片,專門跟拍一群二十出頭的美國年輕男性。至少,民主黨的策略聽起來頗有這種意味。然而,顯而易見的是,這樣的策略恐怕註定失敗,因為焦點本身就放錯了。

僅僅透過學習年輕人的語言、接受他們的想法或模仿生活模式,並不足以真正與年輕人建立關係。這種做法,數十年來在不同領域早已多次證明行不通。無論是宗教界、教育界或社群工作者,都曾嘗試用「變得和年輕人一樣」的方式接近年輕族群,但往往收效甚微。年輕人並不會單純因為有人外型或語言「很潮」就產生深度的信任與共鳴。

真正吸引年輕男性的,是「獨特性」以及不為取悅他人而改變自己的真誠。Cool 並不是一種說話方式,也不是某種網路流行語。真正具有吸引力的,是自信、堅持自我、不畏懼他人眼光。能夠坦然表達:

「這就是我,這些議題是我所關心的,這就是我的表達方式;若不喜歡,也無妨。」

這種態度,才是許多年輕男性所渴望與敬佩的特質。

唐納·川普之所以能與選民產生共鳴,部分原因正是因為他的獨特與真誠。他的言行舉止始終如一,毫不試圖迎合他人。他展現出領導者的特質,甚至帶領潮流,吸引許多人想效法他。這也是為何,即使川普年紀已接近八十歲,仍是美國政壇裡最具話題性、被認為最「cool」的政治人物。

因此,民主黨的第一個問題,就在於誤以為只要改變形式或語氣,就能吸引年輕男性。另一個常被民主黨強調的問題,是想「去除說教的感覺」。過去幾個月,左派頻頻檢討自己輸掉 2024 大選的原因,認為是因為太愛「說教」,總是想指導男人、女人、小孩該怎麼做,現在便打算放下這種「說教」的語氣。

然而,「說教」本身未必是問題。許多年輕男性對「說教」並不反感。問題出在民主黨所「說教」的內容多與事實與常識背道而馳,甚至被視為愚蠢或傷害社會。他們所傳達的觀念,往往強調男性擁有「有毒的男子氣概」(toxic masculinity),主張男性應該更像女性,這與許多男性的價值觀根本相悖。

說教的真正含義,是堅持一個對錯立場,並試圖說服他人接受這種觀點。在道德與價值層面的討論裡,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,也完全具備正面意義。真正的問題在於,民主黨所傳遞的,是缺乏道德、缺乏美德、甚至試圖顛覆正確與錯誤標準的內容。而這正是許多男性所無法接受的。男性往往嚮往成為主角、成為英雄、成為做好事的人。他們在意競爭、責任、勇敢,而當政黨或團體的價值觀與這些特質背道而馳,男性自然會感到疏離。

進一步觀察川普的例子,可以發現他不僅因為個人獨特與自信而受到男性認同,更因為許多年輕男性在許多議題上,與川普有相似立場。他們贊同川普的政策與方向。川普能連續兩次贏得總統大位,其中一個核心原因,就是他堅持美國需要主權,並強調法律與秩序。這些價值,不只是男性渴望的,也是多數美國人所認同的。對男性而言,這些價值尤為重要。

民主黨最大的盲點,就在於誤以為問題在於形式與風格。他們相信,只要換個風格,就能吸引男性。然而,真正的關鍵是他們的思想、主義與信仰,往往與男性關心的價值背道而馳。

這則新聞,乍聽之下或許令人發笑,但背後其實反映出一個更深層的問題——不僅存在於政治領域,在教會中同樣明顯。

許多教會同樣不知道如何服事男性。當教會缺乏對男性的教導,缺乏提供他們真正需要的挑戰與目標,或者沒有帶領他們成為神所呼召的樣式,許多男性就會離開教會。

觀察周遭許多教會,不難發現,積極參與服事、領導或小組的,多半是女性。男性往往退居二線,甚至完全缺席。這未必是因為男性不愛主,而是因為教會犯了和民主黨一樣的錯誤:忽略男性的設計,也沒有給男性一個值得為之奮鬥的呼召。


然而,仍有盼望。聖經正是那本能引導男性剛強起來的書。

聖經是一部給男人的書,講述勇氣、責任、領導、悔改與謙卑。
裡面充滿許多展現男子氣概的榜樣:大衛、摩西、但以理、保羅,以及耶穌基督——最完全的男人,也是神的兒子。

今日,許多男性對教會感到失望,覺得教會軟弱、女性化、缺乏勇氣。但不必被現況所限制。因為聖經能培育出剛強的男人,能建立屬靈的軍隊,而非僅僅是屬靈的安親班。

教會需要的,是剛強、有男子氣概的男人。不是那種為了迎合世界而失去自我的「nice guy」,而是那種真心跟隨主的勇士。透過彼此建造、查經、禱告、操練屬靈領導,可以建立一間充滿榮耀、力量與十字架的教會。

這並不僅僅是政治話題,而是關乎人生、信仰與呼召。無需等待教會先改變,每個人都能率先回應神的呼召,成為祂所要我們成為的人。神仍在呼召人——呼召男人起來建造祂的教會。

歷史從來不是靠大多數人翻轉,而是靠一群忠心的人。

回想挪亞,當時全世界充滿罪惡,連神都後悔造人,但卻是挪亞選擇敬畏神,一人建造方舟,為全人類保留了希望。

「挪亞是個義人,在當時的世代是個完全人;挪亞與神同行。」(創世記 6:9)

也想想但以理,身處外邦、受巴比倫同化,卻堅持每天三次向耶路撒冷禱告,寧可被丟進獅子坑,也不肯妥協。因他的信心,連外邦王都承認耶和華是神!

「因他恆常事奉他的神。」(但以理書 6:16)

還有《以斯帖記》裡的末底改,當猶太民族面臨滅族危機,他不是沉默,而是站出來對以斯帖說出那句著名的話:

「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,不是為現今的機會嗎?」(以斯帖記 4:14)

還有基甸、約書亞、尼希米、施洗約翰、彼得、保羅……他們都不是完美的人,有的曾懷疑、有的曾軟弱,有的甚至跌倒過,但他們有一個共同點:當神呼召他們站出來,他們就站出來了。

今日,神同樣在呼召人——呼召男人,在一個墮落的世代中成為敬畏神的人;在一個不分是非的世代中,成為講真理的人;在一個失去盼望的世代中,成為帶來復興的人。

「你們要作剛強的人,不要懼怕,也不要驚惶,因為耶和華你的神和你同去;祂必不撇下你,也不丟棄你。」(申命記 31:6)

每個男人都不必等待世界改變才行動。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改變世界的人。

當男人回到神的面前,家庭會被翻轉;
當男人起來禱告,教會會被復興;
當男人勇敢作光作鹽,國家便仍有希望。

願今日有更多男人,選擇成為屬神的男人,而不只是屬世界的男人。

以上新聞由 Ethan 整理撰稿,更多美國焦點新聞、時事與深度分析,請鎖定《今日愛報導》。